這篇也是從小羊家轉貼過來的,同樣給我很多省思和感想。
從小到大,我算是不很認真念書的好學生,對課外事物的興趣遠比課本強。上課認真聽課,為的就是節省複習的時間。我跟補習兩個字沒有緣份。當同學討論著哪個補習老師猜題目最準時,我則想著回家要做什麼,玩什麼。在我上學的年代,除了看電視就沒有其他的娛樂。課後要幫忙家里的工作,晚上才做功課。為了讓我們專心做功課,爸爸曾經多年只在大日子或放假時才把電視機從他房里搬出來共享。
除了在學校上課,其他的時間我都很少在念書。臨時抱佛腳是我的祕訣。上了中學,多了小聰明,會自己猜題。學校小,老師也少,對每個老師的出題習慣都有小心得,就開始投機取巧。真的要感謝我爸媽給我超強的記憶力和領悟力,讓我聽完課後只要複習一兩遍就可以參加考試。
高中統考時,我沒有一科有完全唸完,原因就是︰我有”每事待明日”的劣根性。什麼考前複習時間表都沒有功效,只有前一天晚上開通宵,狂灌咖啡,背重點最有效。許多疼我的老師都知道我有這樣的毛病,常常鼓勵我用功點,成績一定一級棒﹗但是我的心態不同,我覺得死背書根本沒用,能夠融會貫通才是強者。我最喜歡考靈活應用題的老師,因為死背書的同學都會死的很慘,我就可以高興的自由發揮。
結果高中統考成績揭曉,我只差兩個積分就可以拿董總的公費去台師大念書。雖然有點恨自己不好好用功,但我還是覺得社會大學更適合自己。至少混到今天還小有成就。唸師大的日子,我也還是混混過日子,但是必須承認︰記憶力真的大不如前了﹗迷信的老人說女人每生一次小孩,記憶力就會少一點。我想這跟生產過程沒有關係,反而是跟照顧小孩有關係。想想每天照顧孩子的吃喝拉屎,自己的私人時間完全喪失控制權,只要一有空就倒地大睡,談什麼思考和動腦。我想我的腦子是這樣開始生鏽的。
來了荷蘭,看到巴特的兩個寶貝上學的日子比我童年回憶更美好。書包里沒有課本,只有飲料和午餐盒。沒有回家完成的功課,不必補習。當台灣和馬來西亞的小孩課後時間表被補習,英語,鋼琴,音樂,美術…..給擠爆的當兒,她們每天放學開心地去安親班玩樂。由於時間分配問題,她們都到特別的安親學校等我們傍晚去接她們回來。她們在那里的日子也沒有虛度,學校提供很多素材,有老師照顧次序,小孩子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做自己愛做的美工,玩喜歡的遊戲。每次去接她們都很難把她們”拖”出來。
回到家里,巴特很少追問功課,成績單上也沒有每科的積分,只有等級評分,更別說名次。(巴特第一次看到我的成績單還很好奇上面的名次代表什麼?)不管小公主做了什麼美工,都是讚美的話先出口,真的看不懂那是什麼就請她們解釋想表達什麼。哪像某些東方老師,當幼稚園的小朋友塗顏色時還在旁邊指指點點,要小孩用大人的思想模式來填上大人認為合理的色彩。東西方有什麼不同?我想西方的教育多給與自由發揮的空間,東方的教育則常常規範孩子發展的空間,試圖複製成人的觀念和理想。
呵呵,越聊越遠了,還是回來看看洪蘭的這篇文章吧﹗
轉載:從閱讀談孩子的生涯發展 文/洪蘭
●把暑假還給孩子
暑假過去了,在路上碰到朋友的孩子,問他暑假玩的愉快嗎?他恨恨的說:「玩什麼!我媽要我每天補習,什麼都補,連記憶都要我去補,我又不是記憶不好,我只是不想去背課本而已,我也很討厭她叫我去補心算,現在到處都是計算機,她還叫我去補;我媽就是見不得我不念書!」我問他如果不去補習,他暑假要做什麼,他嘆了一口氣說:「發呆,什麼也不做的發呆」,我聽了默然。這的確是一個很值得檢討的問題。
●給孩子一些空白時間
在學習理論上,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是對的,學過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反思,將它和過去的知識聯接起來,這個知識才會被長期儲存。從大腦的生理上來說,長期記憶需要神經迴路的「固化」,而固化需要時間(車禍的病人常常想不起來相撞之前幾秒鐘所發生的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此,學習要有成效需要給孩子一點空白的時間去反思。我們平常習慣把孩子的時間填的滿滿的,一天八節課,從早到晚,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的話,他如何能去作反思呢?
●人腦不必用來死背資料
至於記憶,我們可以說e世代的來臨宣告了傳統背多分時代的結束,背誦記憶的重要性在電腦出現後已經被它取代了。現在我們可以將要背的東西存入電腦,只要知道有這個東西,要用時隨時可以提取的出來便夠了,不必浪費腦力去背它。過去財金學家上台演講時常常露一手,將長串生產毛額數字背誦出來,顯示自己的功力,現在已不流行了,因為電腦隨時可以顯示更多的數字,而且每次提取,每次正確,不像人腦還會出錯。人腦不必用來作死背資料之後,它的資源便被釋放出來作整合之用,將不相干的概念放在一起,找出它們的異同,創造出新的概念。所以二十一世紀的學習方式是從了解中創新,是廣泛閱讀,從背景知識的建構中去創造新的知識。
●建構孩子根本的背景知識
在台灣,因為過去聯考只考部訂課本的關係,出現了教科書和課外書的分野,使老師、家長不准學生讀課外書以免擔誤教科書的學習。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知識是沒有分課內和課外的,因為它是相通的。知識越廣泛的孩子越容易學習新的知識,也越容易與人溝通。雨果在《悲慘世界》出版後,出去渡假,但是心中念念不忘這本書的銷售情形,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出版家,信中只有一個字:“?”這個出版家非常了解雨果,立刻回信,信中也只有一個字:“!”這是歷史上最短的通信。在國外,學生會會心的微笑,了解這故事的意義。在台灣,學生面無表情,因為他們不知道雨果是誰,也沒有看過《悲慘世界》。過去我們說某個學生很聰明,一點就通,其實指的是他一經指點,原有的背景知識就立刻跳出,幫助他了解現在的情境。所以要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根本的背景知識建構做起,去坊間的記憶補習班補習,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試問,當有電腦替你記憶時,還需要浪費寶貴的腦力資源去做機器可以做的事嗎?
●讓孩子自主分配時間
我們常覺孩子小,不懂事,不會自己經營時間,其實,如果放手讓孩子試一次,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他對自己生活的安排是很有主見的,這裡,先要提醒的是信任不等於放任,信任他自己安排時間不等於放任他隨便過日子,給他這個權利之前,一定要先讓孩子了解光陰的可貴,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愉悅,沒有父母嘮叨的輕鬆,但是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做到答應父母的條件。
我的孩子很愛打電動,他說最痛苦的事就是打到最精彩的時候被勒令停業去做功課,我自己很了解這種滋味。因此,他告訴我,如果他做到我要求他做的事,打電動的時間由他自己安排,我們約法三章,只要把一天該做的事做完,時間如何分配由他,每天睡前檢查一下進度,只要有一次違規,這項特權就取消。結果發現效果非常之好,電動打累了,他就站起來拖拖地板,洗洗碗,澆澆水,活動一下筋骨。有時,不想打就去看書,打的多了,心中有罪惡感,書就看的勤快些,他也會在我下班前,先把屋子收拾好,使我回家覺得窗明几淨,心情愉快(他說這是報答我對他的信任)。我的孩子從國二下起開始經營自己的時間到現在五年了,雙方都很愉快,最主要是他覺得我尊重他,為了維持這個尊嚴,一夕之間,他突然不要我操心了,自已會開鬧鐘起床,自己做功課。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父母操心的程度不同,但是尊重他,使他自重自愛應該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法則,心甘情願的效果絕對是比打罵逼迫好。
暑假是孩子去探索新奇,決定他自已興趣志向的時間,在沒有課業的壓力下,他可以好整以暇的去讀他喜歡的書,思索他將來要走的路,這一點的空白時間一定要留給孩子。我們常說外國孩子成熟,自主性高,獨立性強,這是不是也反映出他們的父母不像台灣父母呵護的那麼周全,他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去外面探索、去遊歷、去體驗新奇?我們常覺暑假是孩子變化最大的時候,開學時,很多老師都有學生長大了、成熟了的感覺,除了三個月不見,耳目一新之外,這段休息時間是孩子整理過去、預期未來的時間,許多的整合是要有時間、空間的配合才會發生,心靈需要自由,沒有束縛才得發揮,極權政治下很少有藝術創作就是這個道理。
作父母的如何把握每一個暑假陪伴、指引孩子,讓他在思索人生的道路時有個正確的方向,我想比填滿他的作息表來的重要。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沒有學到東西,因為沒有補習班的證書可來作證明,但是他得到的無形知識可能更多,知識的內化是需要時間的。留白,主體才會突出,當行程塞的滿滿時,再好的頭腦也是枉然。請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自主分配他的時間。
●讓孩子盡情的玩
至於父母白天要上班的家庭,我們在美國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提出來供參考。在暑假之前,(通常在春假時)我們就打聽好孩子暑假可以上的夏令營,家庭富裕的可以送到外州的避暑勝地去學騎馬、擊劍;我們則是送孩子去學游泳,花式跳水,及各種球類,即所謂的運動營,早出晚歸,孩子在運動營中可以交到愛好同類運動的朋友,因為興趣相同,他們的友誼也維持的很久。
就像人家說「愛好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一樣,愛打球的孩子也不會學壞,因為一天下來已經沒有力氣去學壞了。暑假中,孩子是儘情的玩,沒有任何暑期作業,也沒有返校日,也就是說,暑假就是暑假,沒有附帶條件。我記得上課的最後一天放學時,孩子們興高彩烈的衝出校門,嘴裡喊著“No more Schools, no more books, no more teachers’dirty looks!”。真的很像湯姆歷險記中,馬克吐溫所描述的童年。
當我們說「童年只有一個」時,那個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而不是充滿暑假作業、補習、返校日的童年。請把暑假還給孩子,讓他們好好的享受他們的黃金時代吧!
●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於是約了孩子出來喝下午茶。
想不到,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如一,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是……,令我非常的驚訝,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開始看不起父母,行為叛逆起來,因為他覺得「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
●模仿力是天生的
互敬是人與人相處之道,即使是傳統的「天地君親師」,維繫這五倫的仍然是個「敬」;不敬,所以臣會弒君,子會忤父,生會逆師。仔細想一下,我們真的很少對我們尊敬的人粗聲大氣地說話。難怪中國人說夫妻相之道是「相敬如賓」;有敬,夫妻自然不會吵架。
然而,我們過去常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在孩子面前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殊不知孩子看在眼裡,不聲不響的把許多壞毛病都學去了,當我們去糾正他時,就會招來孩子的不滿,如果父母強要孩子服從時,就會產生親子衝突。有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模仿學習幾乎是天生的,連很低等的動物都有這個能力。我們一向認為雞不怎麼聰明,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但是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雞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實驗者讓一組雞學習連續啄綠鍵或紅鍵若干次後會得到食物的獎賞,另外一組雞則在旁邊觀看。當輪到第二組雞上場時,牠們很快就學會了啄鍵以換取食物。換句話說,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牠們學會了自己該怎麼做。雞有這種觀察模仿的學習能力頗讓實驗者吃驚,科學家原以為只有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如靈長類才有模仿的能力,後來發現人太低估了自然界生物的適應能力。
所有的生物都有從別人經驗中吸取教訓的能力,一棵樹在它的葉子被毛蟲啃食之後,會散發出化學味道來警告旁邊的樹,被警告的樹就會分泌毒素到葉子中令毛蟲不能吃。在所有的生物中,人類最是模仿學習的高手,我們只要看仿冒的官司那麼多就知道了,所以父母絕對不能低估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
●「無意間學習」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平常在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incidentalleaning),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intentional learning)不一樣,它是直接影響我們人格的成長。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要求他們的孩子人格上健全,才對他作知識與技能上的要求。這一點,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正好相反,我們只要求孩子會讀書,不要求他其他條件,中國一向主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會讀書變成很多行為不良的藉口,這個錯誤觀念是危險的,高知識白領階級的犯罪往往比一般犯罪更危險。在現在的社會光用拳頭、棒子管教孩子已行不通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內心,跟父母的知識水準、賺錢能力無關,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一位老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生在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家中時常斷炊,父親雖是高級知識分子,因失業只好作粗工,夏天鋪路,冬天鏟雪。有一年聖誕節,他早上醒來興奮的跑下樓去摸掛在壁爐上的聖誕襪,但只摸到一塊巧克力糖,他感到非常的失望、放聲大哭。他父親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為什麼沒有禮物,因為他把買玩具的錢給了更需要錢去買食物的人,然後告訴他真正的禮物在後院。他開門出去一看,後院有個三十呎高的雪山,他父親一夜未眠,用鏟雪車把清道路所鏟出來的雪統統堆在後院,替他造了一座他個人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禮物令他驚喜萬分,也立刻使他成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對象。這個聖誕節變成他永生不忘、最好的一個聖誕節,已經六十年了仍然記憶深刻。
他對我說,他父親一生窮困,未能給他留下任何錢財,他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大學學業。但是在他心目中,他父親未曾因此而減少偉大,因為他父親正直、高貴、有愛心,給了他最好的榜樣。他一直說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很多時候,父母以為留給孩子財富才是對得起孩子,其實,留給孩子名聲,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不要為了賺錢失去與孩子談心的機會,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過舒適的生活而失去孩子對你的尊敬。
心有戚戚焉,想到以前升學的年代,真是太辛苦了!告訴Gert一家大大小小,中<br />
學時,上學通車來回要兩個小時,早上六點出門,在學校呆上十個小時,然後還要<br />
上補習班去,回家後還要準備隔天的小考,每天睡不滿五個小時!他們一家都露<br />
出同情的眼光,還好我們以後如果有孩子,不用再有這些壓力了!
哈哈….<br />
這叫我們幸福….不用去補習班 =)<br />
看你寫的…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一樣的….上課時上課,回家後就是玩樂<br />
時間 =P<br />
'這叫…一家人嘛'<br />
嘻嘻
祺莉,<br />
荷蘭小孩能夠睡12個小時真是天大的幸福﹗我家小兵每天晚上八點就開始夢周<br />
公,我們也有時間做自己的事,兩個人相處的時間也較多。妳什麼時候會搬到<br />
荷蘭來?記得要通知一下唷﹗<br />
<br />
Mui,<br />
我們已經是這個時代里的異類,念書時期還有時間玩樂,不必上補習班。其實<br />
自己努力加油也很棒,不是嗎?更有成就感。而且,還有別人羨慕的"空閒",<br />
但妳我都知這"空閒"是在幹嘛?﹗ ^__*
第一次連結到你家 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好感動 自己當孩子的時候 不免對父母<br />
有些抱怨 現在自己當了父母才了解教育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看了上文 一再省<br />
思 自己要如何修正才是
Peony,<br />
妳說的對,該如何教育小孩是件令人煩惱的事。我家採用荷蘭式家教,另有東<br />
方式的"監督"。單從教小孩這回事,就讓我領教了家長個人的成長和教育背景<br />
有多重要。加上現代的小孩思想受外界影響非常多,要怎麼教才有成效真是很<br />
頭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