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與感想。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 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 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 「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 ,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 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 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我記得在美國時, 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美國父母教導孩子: 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註︰這篇轉貼文章曾經在我的部落格分享過,現在就拿過來這裡分享,順便加上我的一些些感想。

﹡﹡﹡﹡﹡﹡﹡

我的感想︰兩年多前,我首次來荷蘭渡假五個星期,間中和兩個公主一起出遊數次。記得那次是去Safari Beekse Bergen動物園,逛完園區、準備回家前,我們讓她們到兒童遊樂區玩一會。兩隻小猴子看到高高的遊樂設施就往前衝,開始從不同的方向開始爬。基於東方母性的潛意識,我一直叫巴特要小心,不要走太遠,我實在很擔心她們意外受傷。但身為老爸的巴特竟然叫我一起到外圍的休閒椅上坐,叫我要放心地給她們去嘗試。地上有軟墊,跌下來也不會重傷。唷,女兒是他的,竟然說這樣的話?看到他神色自如地在旁邊監督行動,只有在小孩求救時才過去援助。這跟我父母把我養大的方式完全不同。

當小孩的腦海中還存有天真的幻想之際,東方的父母就開始教導他們成人所認知的一切,西方父母多讓小孩自由發揮,只扮演輔助他們的角色。比如說︰不管兩個女兒畫了什麼東西、做了什麼手工,家人都很驕傲的稱讚她們。大女兒很喜歡做木工,巴特都會讓她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如果要用到危險的工具,他都會問女兒洞該鑽在哪個位置?木條要鋸多長?需要幾片?然後在旁邊教導她自己去組合想要的東西。我常常在一旁想︰如果我小時候同樣畫了這麼樣的畫,我媽肯定會指點我每樣東西正確的比例和色彩。如果我想做同樣的木工,我爸肯定說這太危險,要做什麼、我可以做給你。對於東方的小孩,天馬行空的創意多換來的是負面的評語,在層層的保護層下也喪失了許多嘗試和失敗的經驗。想想如果一切都要符合事實,那創意何來?少了摸索的過程,我們懂得更多了嗎?

在師大時,我選修了人發系的「幼兒體能與遊戲」這門課,期間到師大附幼上了堂觀察課。觀賞課就是旁觀小朋友上課的情形,記錄和研究他們之間的互動。我們觀察的是一群正在畫畫的小朋友。課室里有一位老師和一位助理。那助理坐在一組小朋友的旁邊,一直問小朋友在畫什麼。有個小朋友說他畫輪船,助理就大聲的說︰「輪船是長這樣的嗎?」類似的情景出現了數次。之後小朋友開始上顏色,這助理的干涉性就更強了。「xx,這臉不是這個顏色的,你應該彩這個色…..。」「xx,你怎麼都彩成這個顏色?你沒有其他顏色可以用嗎?」……….。我在旁邊看著,心里的滋味實在難以形容。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小孩在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還是老師在要求小朋友畫她想要的畫?小孩對作畫的主題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們的世界跟我們何其相同?為什麼就要強迫他們依照大人的方式來完成?….聽話的小孩可能聽了就換成老師講的方式,有自己構思的小孩可能就從此掉入迷惑的深淵,怎也想不通為什麼老師不明白他想表達的東西??…..。

現在,我是西方家庭教育的實習生,生活上不斷出現值得學習的環節。我不是她們的後母,倒像是好朋友較多。我常常以那助理的例子來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犯了同樣的錯誤,我該像巴特那樣尊重她們、補助她們,而不是主導她們的世界,畢竟未來是她們自己的。

頑皮的大寶貝
舊照片︰頑皮中的大寶貝。
爸爸來救人
真的撐不下去了,老爸才伸去援手救人。看看那架子的高度就知道我在擔心什麼了。
小寶貝
當時未足五歲的小寶貝只會玩高度較低的玩意。
樂在其中
樂在其中的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