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的紫禁城,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現名故宮博物院,是我們第三天行程的重點。
我家巴特對天安門廣場較有印象,因為近代史上許多重大事跡都跟天安門有關。但對我來說,整個紫禁城的意義較大。求學時代在教科書上讀過很多關於皇宮和皇帝的歷史和文獻,至今還在古代小說裡的皇宮遊走,到紫禁城一遊,最大的收獲就是體驗了那些曾經只是文字陳述的一切。站在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的紫禁城裡,想像皇帝和那些娘娘、太監、宮女等等在這兒的常年生活,而眼前的一景一物是說不出來的熟悉感。我打趣地跟巴特說,自己大概前世在這裡生活過,不然怎會這麼熟悉,呵呵。
話說我們倆遊故宮,花了一天時間卻未盡興。在午門外買了門票,我們往裡走,入眼四處都是人。我拿著故宮地圖隨意走,隨時隨地拉長耳朵聽聽旁邊的導遊講解,然後拍些照片。說到拍照,不只是考驗反應速度,還有體力--推人和被推的耐力。每個大殿的門口都被擠得水泄不通,別說什麼禮貌和次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往前推,為了拍殿裡的龍椅,我也跟著大流一起推,好在後面有個荷蘭人幫我勉強擋住後方的人,讓我游擊式地拍到不少像樣的照片。
穿過前三殿、後三宮,我們來到最後方的御花園。御花園裡,只有古樹和奇石有看頭,大景除了人還是人、人山人海也。走了中軸,我們再繼續逛東西兩側。在參觀時間結束前,我們根本走不完一圈,連九龍壁都沒看到就從神武門離開,到對面的景山公園去鳥瞰紫禁城的全景。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
天安門華表。
可以上天安門參觀,但看到重重的安檢,我們還是作罷。
午門前。
排隊買票。
穿過午門,前方是太和門。
太和門。
漂亮的一角。
站在太和門前,回頭看午門。
太和門後方。
體仁閣。
太和殿。
漂亮的白玉欄。
日晷。
太和殿殿檐上的十走獸。
努力往前推。
太和殿內。
太和殿外墻的金龍。
吉祥缸。
前為中和殿,後為保和殿。
中和殿。
中和殿內。
喝杯冰咖啡、吹吹冷氣。
乾清門。
這是媽媽。
這是爸爸。^^
乾清宮。
龍椅。
四處都是龍的圖騰。
~。待續。~
拍得真好,看不出人多来。
我们去的时候又热又挤,两个人就顾着吹冷气了,颐和园也是,完全没有心情去看。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去过故宫,后来虽然在北京工作,但是也懒得去故宫,这次陪某懒,也算是故地重游。记得太和殿前的广场的青砖是非常平整的,我弟弟当时才4岁不到,坐在青砖上装可爱的照片,几乎每个家人都有深刻印象。没想到现在看到的青砖全部是坑坑洼洼的,不得不感慨,中国人民的力量就是无穷大啊。。。
对了,我爸说你这个大本营开始还能看见,现在看不见了。幸亏你有开一个专门的中国行博客,那个还能看见!
版主回覆:(10/11/2009 10:12:11 PM)
Vivi,每人一腳的力量的確很大,到我們老的時候,可能那些青磚都被踩得穿洞了。^^
關於你爸爸進不到這裡來看文,實在是抱歉。唉,真不知道是不是長期被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