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生活久了,思想難免潛移默化,以前在美里時的那套“老思想”都快要消失無踪了。
首先,講求“輩分”的自動模式沒了。久久回一次美里,最丟臉的是很多老熟人(而且是長輩)都變成了陌生人。以前遇到誰誰誰,都會追究這是不是什麽親戚,這輩分要怎麽排,沒得排了才是uncle和aunty。在馬來西亞,同學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叫uncle和aunty就對了。但如果是同姓、同宗、遠親或姻親,排一排輩分也很普通,因此就有某同學是長一輩的姑姑,某爺爺級還得叫我姑姑之類。以前,大山背廉律人攀來攀去都有親,不是直屬親戚,也可能是姻親,不然就是更遠的番薯親(就是你家誰的誰的誰….是他家誰的誰的誰)。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重視這些,有的連自己的直屬親戚都搞不清了,跟不可能跟別人攀親。
其次,沒那麽“八卦”了。現在跟同學朋友出去喝茶,都隨性地聊,不怎麽好奇人家有沒有談戀愛、婚姻好不好、在哪裡工作、工錢有多少這些事。有時是回到家裡,我媽會“關心”這些,我反而被問傻了(就算好幾年不見,我也不會想到要問這些)。如果人家問我這些問題,我都想說才說,更沒必要去反問人家這些問題。人生如飲水,冷暖自知。人家想讓你關心的就自然會說,不想讓你知道的也不必多問,將心比心,我也希望別人尊重我的意願。所以,想等我問了再說的朋友,或許我還真的讓你失望了。
反過來說,在荷蘭,這潛移默化就發揮的淋漓盡致。什麽老闆是同事,不滿意、有意見就直接說(就算是老闆也要說),見面親三下(這還花了很久才適應,回美里就自動消失的習慣),守時(在中小學演講比賽年年都有人講的題目,但大家姍姍來遲是常態;但荷蘭人不必強調,大家都有守時的習慣),我都沒問題。最可貴的是,在被自信心超強的荷蘭人熏陶後,我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至少在不能謙虛的時刻懂得行銷自己。
【怡軒純文】20170901。潛移默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