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MiriSusanna

【怡軒純文】20170825。贏在起跑點了又如何?

“別輸在起跑點”的說法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吧?我好奇的是:那些曾經贏在起跑點的小孩,現在是否依然出類拔萃、成就不凡?

在我上中小學的時候,去補習的同學不多,我也沒補習過。這幾年回去,認識的小孩多數都得上補習班了,沒補習的反而變得少見。看到侄兒侄女的書本,不只是課本和作業簿的數量超多,課本難度也越來越高,讓我有種小學在讀中學課本的錯覺。什麽時候馬來西亞的華小教育變成這個樣子了?有的人說是讓小孩在上中學以前盡量提高各個程度,而且,大環境嘛,家長和小孩都束手無策,只能隨波逐流。看起來這局面笑到最後的就是書商和補習班,最慘的炮灰就是被推著走的小孩,犧牲了天真的童年不知是為誰圓夢?!

小孩從幼稚園起就開始追求什麽都要一百分,考九十幾分都不夠好,這是什麽心態?每年放榜後,都會有些因考試沒有全A而自殺的新聞出現,最近連小學生自殺也有耳聞了,這教育的目的是什麽?沒有全A是對不起誰?人生如此美好,為了沒有全A而把自己給毀了,這書都讀到哪去了?那些逼著孩子科科得拿一百分的家長,你自己以前也科科考一百分了嗎?如果有,你不明白這有多苦嗎?如果沒有,你又何必逼孩子去做你做不到的事?只要孩子不學壞,功課差一點又怎了?重點是讓他對自己負責,自己不努力,以後就別怨父母。

來了荷蘭,雖對這裡相對沒壓力的教育制度不十分推崇,但卻十分羨慕這裡的小孩都有快樂天真的童年。班上沒有排名,留級也沒什麽,課後沒有家庭作業,就認真地玩樂。上了中學後,課業才變得繁重。家長秉著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以後有能力過自己的生活就好的心態,不管是上高職、職大或研究型大學,家長都會支持孩子自己的選擇。這裡沒什麽贏在起跑點的說法,沒有考第一名的壓力,同樣也人才濟濟。加上大家的心態好,職業不分貴賤,就算是唸高職出來、靠一門手藝吃飯,同樣也被尊重。巴特就一直提醒女兒,自己的前途自己打算,想不想唸大學都可以,以後能做什麽工作、能有多少收入就過多少錢的生活,千萬別羨慕妒忌別人比你好。

想想讀書的目的是什麽?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麽?贏在起跑點不代表能走到終點,更別說贏在終點,不是嗎?

【17返馬】20170714。尼亞石洞 Niah Cave, Miri (1)

IMG_3481.jpg

尼亞石洞有四萬年前的原始人遺骸和約1200年前的壁畫,是考古學家的天堂,也以產燕窩和旅遊業遠近馳名(參考維基)。既然湘群來美里玩,當然得帶她到著名的尼亞國家公園走走,開啟了她東馬自然之旅的第一炮。
Niah National Park is a popular tourist spot in Sarawak. It is an important prehistorical site for archaeology where human remains dating to 40,000 years ago and rock paintings dated as 1,200 years old have been found (wikipedia). As this is the virgin trip of XiangQun to Sarawak, we have to introduce her this unmissable location for sure. Continue reading

【17返馬】20170710-13。美里 Miri

IMG_3224.jpg

這次返馬當了兩回地導:7月13-17日是西馬的湘群學姐來美里玩,7月22日起是巴特和他爸媽來三個星期。因而,除了陪陪家人,這次回美里也沒怎麽四處亂竄。這是7月10-13號拍的照片,就結集呈上(有在注意照片拍攝時間的朋友,請自行加六個小時)。
These are the photos of 10-13 July in Miri. For those who do notice the time stempel on pictures, pls add 6 hours.
Continue reading

【17返馬】20170708-09。啟程 NL – KLIA – Miri

IMG_3152.jpg

今年暑假回馬來西亞五個星期,是有史以來步調最緩慢的一趟。7號重考完,8號就趕緊向美里投奔。這篇記載從荷蘭到美里的行程,上圖為馬來西亞檳城第二大橋(全長24公里,其中16.9公里跨越大海,為東南亞最長的跨海大橋)。
This year, I went back to Malaysia for 5 weeks during summer holiday. After resit on 7th of July, I started immediately my journey at the next day. This post’s going to share the photos from the Netherlands to Miri. Above is the photo of Penang Second Bridge, or Sultan Abdul Halim Muadzam Shah Bridge.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bridge is 24 km with length over water at 16.9 km, making it the longest bridge in Malaysia and the longest in Southeast Asia (wikipedia).
Continue reading

【怡軒純文】20170823。按了快門之後?

按快門成癮,讓大家好奇的是:到底Susanna是怎麽處理自己的照片的?

如今有張32GB的記憶卡為伴,想拍就拍、不會束手束腳,相對也需要更多的容量來儲存照片。從幾百個MB到GB、再擴大到TB,我是不打印照片、也不做實體相簿的。剛開始有單眼,還拍些RAW檔,現在只有可能需要後製的照片才加RAW檔,不然都是直出,除了縮圖和打水印,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沒有任何後製動作。

其實搞攝影的都是挑精華,下足功夫,就求幾張經典之作。我這常常選光圈或快門優先、偶爾用手動的傢伙,說得上有費心的就只是構圖和整體流程細節,所以至今都不敢跟玩攝影的人聊什麽技巧。說白就一自high的,雖然每每挑照片都很頭疼,但還是很有成就感。

在大家轉瘋類單眼和手機攝影的當下,我也不知道自己還會堅持多久扛小白、做“肌訓”,但拎著相機按快門還真的上癮,反正記憶體越來越便宜,拍了再說唄!

【怡軒純文】20170822。把握當下

前天下午,隔壁家的爺爺跟巴特聊起他自己兩次病重(其中一次昏迷兩個月)康復,昨天下午就碰到他被救護車接走。雖然他躺在擔架上、人也很清醒,但我看了還是心裡狂揪一下,希望老爺爺這次又平安回來。

最近聽到不少年紀輕輕就走完一生的事兒,人終歸一死,誰都不曉得哪天就呼吸不到第二天的空氣了。所以,還是把握當下為佳。想完成的心願別拖著,趁體力好、精神好就趕快行動,別等到哪天沒那個本錢或沒那個機會了才後悔。

【怡軒純文】20170821。回歸正軌

暑假返馬五週後,回來荷蘭也整十天了,眼見下週一就開學,一切都該回歸正軌了。

這次回家是最輕鬆寫意的一次,除了跟大妹和學姐湘群去遊尼亞和姆魯國家公園的那三天有操到,其他時間的節目完全沒什緊湊性,就光享受悠哉的假期。後三個星期有巴特和公公婆婆的加入,數數還是在六個城鎮留下足跡和回憶。回來之後,光整理近萬張的照片和灌照片的GPS位置就花了幾天,現在照片已進入最後的篩選,大致可以貼文了。

這學段的課還是有點多,但少了拼學分的壓力,希望能夠在年底前把今年暑假的遊記上完,不然疊上明年初台灣行(沒錯,我們又要去台灣走走了!),肯定有陷入沒完沒了的狀態。

回歸正軌,也意味讓自己重新忙碌起來。沒辦法,閒下來了就人生的方向感盡失,無所適從,勞碌命就是勞碌命說!

【16返馬】20160715。吉膽島 Pulau Ketam (1)

IMG_9734.jpg

吉膽島(Pulau Ketam),馬來文名字的直譯就是“螃蟹島”(Pulau=島,Ketam=螃蟹)。此島位於雪蘭莪州巴生港外,面積約30平方公里,居民約九千人,以華人居多。因為全島位於潮汐線下,所以建築物都建在高腳柱子上。這裡以漁業為重,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參考維基)。說到吉膽島,老馬識途的都去吃新鮮的海鮮,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了。這是去年去吉膽島拍的照片,既然已經挑了就貼上了吧!
Pulau Ketam (Pulau=Island, Ketam=Crab) is a famous tourist spot of Selangor, Malaysia, and it is located nearby Port Klang. The locals are mainly Chinese. There are two Chinese villages on the island, and fishing is the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here. Due to its location at intertidal zone, the buildings are on wooden (or cement) pillars. Nowadays, Pulau Ketam is also an unique spot to visit for culture and seafood. This’s our trip in 2016, but as the photos were selected already, I update this aging post as well to recall our visiting to this island. Continue reading